深圳建设工程招投标实现全过程电子化 2016-06-02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窦延文)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近日上线, 作为全国首个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深圳“阳光易﹢”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新系统正式纳入该平台。记者获悉,深圳建设工程招投标实现全过程电子化,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建设工程各类招标项目共25000多个,中标金额共计8500多亿元,节约资金1000多亿元。 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建设工程电子化交易覆盖面目前达100%。从2001年至今,招投标制度已进行了四次制度创新,从第一次的“自亮标底”到第四次的“定性评审、评定分离、评标公开”,公开评标专家库、公开专家抽取过程及评标委员会专家名单、公开评审结果,逐步实现了阳光作业和透明交易,落实项目业主负责制,推动市场主体权责统一,体现了招投标市场本质。 据悉,市住建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积极开发以“阳光易﹢”为品牌的建设工程电子招标投标新系统。目前,全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实现全过程电子化,形成专业齐全、全电子、全网络的工程建设电子招标投标系统。2014年,深圳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电子招标投标创新试点城市并顺利通过验收。 该负责人介绍,“阳光易﹢”新系统功能齐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开发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探索桌面云、APP等应用,采用短信、微信等多元化手段,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二是完善了深圳建设工程交易网,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深圳招标项目电子化交易覆盖面100%。三是完成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一级域名,整合相关部门的招标投标信息发布,建设了深圳市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网。四是增强行政监督平台的独立性,将报建、备案等行政审批职能从交易系统剥离,纳入主管部门网上审批系统,完善招标投标全过程在线监督。五是探索交易平台竞争化的体系研究,实现跨区域平台交易。 “建设工程招投标实行全程电子化之后,投标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开标时间从10分钟缩短至20秒。”该负责人介绍,截止到去年底,该平台已累计完成各类招标项目共25000多个,中标金额共计8500多亿元,节约资金1000多亿元。 同时,深圳还与广州、厦门、长沙等全国多个城市签署了异地远程评标合作协议,通过异地远程评标系统实现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有效整合利用各城市优质招标投标资源。 该负责人介绍,建设工程招投标使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聚智数据树”作为系统智能运算的基础,提供“随身微助手”,引入BIM应用,可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构建了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市场运行体系。 目前,“阳光易﹢”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新系统已纳入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进一步保障城市建设、规范建设市场,市住建局将以“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化电子招投标系统,拓展电子招投标市场,提升电子招投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