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文具店书写的蓟州抗战记忆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8日 08:58
一座文具店书写的蓟州抗战记忆
一直以来,天津市高度重视蓟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1991年,蓟县县城被批复为天津市历史文化名城;2016年7月,蓟县正式更名为蓟州区。作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蓟州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场,这里有天津数量最多的抗战遗址,形成了红色记忆网络。
在渔阳鼓楼历史文化街区,坐落着一个红色网络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场所——鲁班庙内的“一分利”文具店,它是点燃蓟州红色革命星星之火的重要起点。如今,蓟州区将红色资源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通过科学保护与创新传承,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持续迸发出磅礴力量。
烽火岁月:红色基因的代代赓续
当抗战烽火燃起,蓟县这片燕赵大地成为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核心。1933年日军进逼华北之际,中共蓟县县委创始人李子光奉命潜入蓟县,在渔阳鼓楼历史文化街区的鲁班庙内,以“一分利”文具店为掩护建立秘密联络站。在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店铺里,李子光白天经营文具,夜间油印传单、召开秘密会议。
据《蓟县革命斗争史》记载,1933~1938年间,这里累计培养出30余名党务干部,为冀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储备骨干力量。货架后的夹墙暗室至今保存着当年传递情报的孔洞,账本夹层中发现的会议记录显示,1936年冬季曾在此策划12次锄奸行动。该处是蓟州革命的核心联络点。一直到1938年秋后,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一分利”文具店关闭。
2018年,“一分利”文具店旧址修复后开放专题展览,再现当年革命活动场景。
肌理共生: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
渔阳鼓楼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蓟州古城中心区域,是蓟州古今一脉的文化中心,也是蓟州传统民俗和商贸活动的重要场所。街区总体以渔阳北路、渔阳南路、文昌街、武定街共同构成的十字大街为骨架,以其他街巷、胡同为脉络,街区内有渔阳鼓楼、蓟州文庙、鲁班庙和蓟州关帝庙4处历史风貌建筑,总体呈现出鲜明的明清风貌特征。
鲁班庙坐落于渔阳镇府后街1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877年重建,1986年修缮,整体为清代官式建筑风格,坐北朝南,由山门、大殿、东配殿和西配殿组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1991年鲁班庙成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鲁班庙成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鲁班庙整体为重点保护的历史风貌建筑,建筑群保存完好,未遭大规模破坏,日常由专人管理维护,严格落实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的相关要求。2022年12月,鲁班庙所在的渔阳鼓楼街区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意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
“一分利”文具店位于鲁班庙西配殿内。2021年3月,“一分利”文具店旧址已列入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023年1月,被列为天津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目前,庙内的“一分利”文具店旧址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活力赋能:红色记忆的活化传承
——红色遗迹的原貌展现。如今“一分利”文具店内原始布局保存完好,保留了“三尺柜台、简易货架”的布局。门口“利取一分虽薄犹厚,行销百货既美且廉”的对联等历史元素得以还原,直观呈现当年作为秘密联络点的真实场景。并利用大量的图片、照片、原始资料、翔实的文字资料系统展示文具店在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缅怀那些为驱除日寇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
——红色教育的实景课堂。通过“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蓟州区构建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贯通的思政课程体系。小学阶段通过祭扫烈士陵园激发爱国情感,中学阶段结合抗战史实深化理论认知,大学阶段则侧重抗战精神与时代使命的结合。“一分利”文具店作为蓟州革命的核心联络点,已被纳入区级红色教育体系。蓟州区依托其真实历史场景,开发了《一封未发出的鸡毛信》等情景教学课程,供学生实地开展思想政治课学习。与“一分利”文具店近在咫尺的蓟州区第一中学已常态化地将课堂移至“一分利”文具店内,老师在现场讲述李子光等人的革命事迹,让学生身临其境,强化了学生对红色精神的深刻理解。
——红色旅游的振兴之路。蓟州区设计了五条红色教育线路,其中“初心之路”红色教育线路将“一分利”文具店与盘山烈士陵园、龙山革命遗址、联合村等地点串联,构建了生动、系统的沉浸式研学体验,使学生从蓟州全域角度认识“一分利”文具店在抗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学生通过探访红色教育线路的遗址,开展项目式研究,深化了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作者张旺、郑向宏单位分别为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蓟州分局
摘自 《中国建设报》 张旺 郑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