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工作部署,在部相关司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完善制度机制,扎实推进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聚焦监管主责,强化工作联动,在建立预算执行监督长效机制上下真功
统筹谋划,压实责任,不断推动属地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监督工作走深走实。一是精心组织实施。成立局领导挂帅的预算执行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一盘棋”统筹推进工作。优化处室职能,将部门预算管理职能集中到监管二处和监管四处协同开展,构建起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工作格局。抽调相关处室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思路,找准监管重点,按照每周监控一批、下发一批、核实一批的节奏,常态化开展监督工作。二是注重协调联动。建立向部内相关司局报告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汇报,学习领会政策意图,形成上下联动格局。建立局内会商机制,定期召开工作碰头会,畅通处室信息共享,共同研判分析,确保监管尺度统一、目标一致。开展综合监控,将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与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预算执行监督重点核查等工作一体协同推进,全面加强财政预算监管工作。三是加强横向贯通。坚持寓监督于服务,建立“连心桥”支部党建品牌,以党建联建为纽带,邀请部分中央驻豫单位开展支部联建联创活动,推动构建党建互融、业务互促、监管互动的工作交流协作机制。组织召开中央驻豫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监督工作会议,举办中央驻豫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培训班,通过培训解读、经验交流、通报问题、部署工作,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监管联动、工作协同。
二、聚焦工作实际,强化守正创新,在完善预算执行方式上求实效
结合属地工作实际,多措并举加强机制建设,推进预算监管提质增效。一是锚定一个目标。以全面贯彻落实部党组关于加强财会监督的决策部署和全面推进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为目标,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锚定“预算监管提质增效”,不断强化监管责任,增强监督权威和震慑力,推动预算单位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坚持两个导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预算资金使用,抓实线上监控、做实线下核查,真查问题、查真问题,筑牢财经纪律“高压线”。坚持目标导向,按照闭环管理要求,跟踪督促做好问题整改落实,加大监管成果利用,将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反馈,立足规范、纠偏、警示,促进预算单位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三是立足三个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在系统预警信息的基础上,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支付数据进行人工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依托一体化监控模块,线上日常监控拓展监管维度,线下重点核查把握精准尺度,放大监管成效。执行监督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对发现的问题,在预决算审核等工作中重点关注整改情况,对支付问题较多、绩效较差的项目,建议核减预算金额,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
三、聚焦重点难点,强化查错纠偏,在预算执行监督重要和关键问题上用实劲
以日常监控为基础,结合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年底突击花钱专项检查等,紧盯重点问题,抓实典型案例,提升监管成效。一是重点关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支出一直是公众对财政支出关注的焦点,也是财政管理和监控的重点。蓝佛安部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我局在日常监管中以接待费、加油卡充值、公车维修、车辆保险、租车费等支出为切入点,对“三公”经费进行重点关注,发现了一批“三公”经费预算编制、管理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二是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始终将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贯穿预算执行监督工作各环节、全过程。将预算单位支付数据中的大额会议和培训开支、食堂采购、办公用品和差旅费支出,以及提前预付、超进度支付等情况进行重点跟踪核实,及时发现并纠治了一批违规行为。三是严肃查处违纪问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加了财经纪律相关内容,体现了党中央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坚定决心。我局在工作中持续关注财经领域突出问题和违反财经纪律突出问题,先后查处一批违规发放工资津补贴,无预算、超预算列支等突出问题,有效发挥了财会监督的震慑作用。
四、聚焦精准预警,强化监管流程,在提高预算监控质效上出实招
通过财政监管综合应用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管理”模块二次预警,从“加”“减”两个维度对支付规则和数据进行优化,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做好“加法”,增加有效预警规则。查找问题规律,研究总结9项预警规则,逐步嵌入我局部门预算管理信息模块,作为一体化系统预警的有益补充。如针对年底突击花钱问题,增加支出横向对比分析,对11-12月月均经费支出超全年月平均值30%的支出数据进行预警。二是做好“减法”,筛除正常支付数据。通过设置两大类14项预警规则,建立支付“白名单”,调整关键词等方式,优化预警规则,减少无效预警信息。并结合驻豫单位的具体特点,筛除预警信息中个性化的正常支付信息,如筛除某航空运动学校、某温泉疗养院等因名字中包含“运动、温泉”字眼被系统预警的支付信息。经测算,可筛减约25%的无效预警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