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安排,重庆监管局近期组织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补助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秉承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原则,将相关政策落实落地作为绩效评价工作落脚点,注重突出“四个聚焦”,切实提升绩效评价工作质效。
一、聚焦政策要点,做好前期准备。及时组织学习关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相关政策精神,系统学习财政部下发的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并对指标体系表逐条研究探索梳理,吃透文件精神,把握政策要点,明确评价要求,厘清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质量、社会及经济效益等核心要素。积极与重庆市财政局、住建委等主管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召开座谈会议,初步了解重庆市三批示范县传统村落保护基本情况、资金使用绩效、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等。通过前期充分准备,结合重庆市资金分配及任务建设情况,根据资金量大小及所在距离远近科学选择现场评价村落,同时制定并提前发放至示范县详尽资料清单,要求做好资料准备,确保评价工作有序开展。
二、聚焦评价重点,开展精准评价。由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具有区域性特点,评价组以财政部下达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重庆市区域绩效目标设定情况,通过认真分析研判,提出评价重点,明确审核方法。一是对于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等关于工作开展情况类指标,以被评价单位自我佐证为主,根据佐证资料的准确性和齐全性相应赋分。二是对于资金使用规范性发现问题类指标,关注资金从国库到终端全程流向,确保资金严格规范使用,重点查处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同时杜绝扩大范围使用等现象。三是对于产出和效益任务完成类指标,坚持案头审核和现场查看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整体规划、施工合同及图纸、保护前后照片对比、非遗传承证明等资料印证任务是否如期完成,效益是否充分体现;另一方面通过现场查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整体村容村貌是否有效改善,是否通过宜居性改造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传统文化、民俗活动是否得到有效推广等。
三、聚焦问题反馈,强化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得到有效应用是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重庆监管局高度重视评价工作成果应用。一是建议市财政和住建委及时将评价结果在系统内进行总结,对相关示范县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举一反三做好整改工作。二是持续跟踪督促,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按照要求整改的立行立改,及时纠偏;对于短期内不能整改的,要求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我局。三是如还有后续资金,建议市财政和住建委将本次评价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资金分配的正向激励作用,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有效结合。
四、聚焦评调结合,推动政策落实。评价过程中我局深入了解相关政策落实落地情况,通过与基层主管部门座谈,与镇村工作人员共同走访,与村民互动交流,了解传统村落保护取得的实效,同时也看到政策在执行中的问题及困难。当前最突出的两大难点一是风貌保护与功能更新矛盾并存,现代化居住条件对于消防、卫生、道路、水电管网铺设的改造及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破坏村落空间景观,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需求之间存在冲突,如何平衡值得思考。二是传统村落保护专项立法存在“空白”困境,传统村落作为活态文化空间的特有价值认定、保护标准及利用边界缺乏法定依据,导致对破坏传统村落格局、擅自改造历史建筑等行为处罚力度及震慑力不足,亟需予以专项立法明确。
